来源:当乐厨房电器 发布时间:2019-02-16 09:24:12
时代日新月异,如今的过年习俗已与古时候大有不同,一些或仍保留,或慢慢消失的传统,你都知道吗?
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 煮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,糖瓜黏 二十四,扫房子 二十五,磨豆腐 二十六,去买肉 二十七,宰公鸡 二十八,把面发 二十九,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,初一带你满街走 二十三 糖瓜粘 北方在每年腊月二十三,南方在每年腊月二十四要举行祭灶仪式,祭灶过后便开始做过年的准备。民间传说,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,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,大罪要减寿三百天,小罪要减寿一百天。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。 在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、回宫降吉祥”,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。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,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。有的用胶牙糖敬它,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,让它不能乱说话;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,这叫“醉司令”,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。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,“吃了人家的嘴软”,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。 二十四 扫房子 民谚称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。举行过祭灶后,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。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,北方称“扫房”,南方叫“掸尘”。在春节前扫尘,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。扫尘之日,全家上下齐动手,用心打扫房屋、庭院,擦洗锅碗、拆洗被褥,干干净净迎接新年。其实,人们借助“尘”与“陈”的谐音表达除陈、除旧的意愿。 二十五 磨豆腐 民谚称:“腊月二十五,磨豆腐。”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。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,玉帝会下界查访,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,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,瞒过玉皇。传说归传说,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,没有那么多好吃的。如今物质生活大大丰富,吃豆腐渣的习惯自然就渐渐消失了。 二十六 去买肉 俗话说“腊月二十六,杀猪割肉”或“二十六,割刀头”,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。将“割年肉”放入年谣,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,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,故此称为“年肉”。但现在人民的生活比古时候大有改善,肉食也不再像古代那么匮乏,因此这个在古代让人欢欣鼓舞的日子也变得没那么令人激动,但在这天准备肉食的习惯仍有保留。 二十七 宰公鸡 年谣称:“腊月二十七,宰鸡赶大集”。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,还要上店赶集、集中采购。春节期间的“上店赶集”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、购缺卖余的内容,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。中国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还要集中地洗澡、洗衣,除去一年的晦气,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,京城也有“二十七洗疚疾,二十八洗邋遢”的俗语。 二十八 把面发 年谣云:“腊月二十八,打糕蒸馍贴花花”。打糕蒸馍即是准备过年要吃的面点;所谓贴花花,就是张贴年画、春联、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。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“桃符”。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,到了五代时,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,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,成为后世春联的原型,而题写于桃符上的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“春联”。后来,随着造纸术的问世,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。 二十九 蒸馒头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,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,人们尽情发挥想象,把馒头做成寿桃、小动物等各种造型。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,取“乔香纳福”之意。 年谣称:“腊月二十九,上坟请祖上大供”。对于祖先的崇拜,在中国由来已久。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,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。因此每逢节庆,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。春节是大节,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。上坟请祖的时间,大多数地区在腊月二十九清晨,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。 年三十 除夕夜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,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。“除夕”中的“除”字是“去;易;交替”的意思,除夕的意思是“月穷岁尽”,人们都要除旧迎新,有旧岁至此而除,来年另换新岁。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,消灾祈福为中心。
贴门神